头条 《心理游戏》,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可能世界都在骗你
首页 头条 影视盘点 《心理游戏》,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可能世界都在骗你

《心理游戏》,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可能世界都在骗你

由大卫芬奇执导的《心理游戏》在我看来是一部挺不错的悬疑片,虽然它在豆瓣的评分并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这个分主要是低在人们对早期电影的挑剔,和对结尾“圆满”的一种否定!

影片中展现了主人公成功人士背后的脾气暴躁、冷漠自私,婚姻失败,兄弟间貌合神离的生活,而这一切都可以说是童年时父亲自杀对他童年的心灵留下了阴影,这一点就展现了弗洛伊德最常见的言论:人的精神创伤都与童年遭遇有关。影片中可以看到主人公的脑中不断地浮现父亲自杀的一幕,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强迫性重复。 一个人幼年生活中的心理创伤会驱使他不自觉地、强迫性地在心理层面退回到遭受挫折的心理发育阶段,在现实中重复童年期痛苦的情结和关系。

弟弟赠送的生日礼物就是想要主人公亲自去解开它,便有了这场心理上的游戏,一切都做得很逼真,一次比一次残酷。直至最后一刻高潮,主人公自认为杀死了自己的弟弟而纵身一跃的画面。在导演看来,人经历过真正绝望甚至时死亡后才能彻底解脱。

这部影片主要呈现的就是童年阴影对于人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关系。我们也许一辈子都生活在童年形成的诸多模式中而浑然不觉,或者为童年所丧失的、所缺乏的需要的满足所牵制而精疲力竭。表面上看来我们时自由的,实际上我们总在相似的情景中,不自觉地经历着同样地开始和结束。

但在这部影片中并没有很好的展现弗式言论,在此我还是要延伸一下这个话题。在心理文章中曾经更新过一篇“探索自己的心理,改变现在的你”的文章,文中就讲到过《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本书中就提到“不应该把成年后的一些心理问题都归因为童年。孩子的自愈能力比我们想象当中的强,真正会使童年的伤害不断扩大的是成长过程中的环境不断刺激你的伤痛”。

影片中的主人公接受到的环境刺激可以说就是自己作为哥哥需要承担父亲这个角色,对弟弟的一切都很照顾,也可以说是控制。当自己的身份成为了“父亲”,这个身份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主人公记起自己的父亲。一场心理游戏,主人公如同他父亲一般从高楼坠下,仿佛死亡可以带来大彻大悟,而那一刻随之掉落的还有主人公“父亲”这个身份。

比起导演所要呈现的,这部影片更能呈现的是人性。柏拉图曾说过,要衡量一个人的财富不是看他有多少钱,而是扒光他的衣服后看他还有什么。当影片中主人公像是乞丐一样地躺在西班牙这个陌生国度,抛去了亿万富翁的身份,没有了金钱傍身的孤独与之主人公亿万富翁时的生活孤独可不同,你不再是高高在上,你需要深入社会中交谈,看人脸色。主人公在这场“心理游戏”中不只是直面了童年阴影,也是看清了自己一直以来性格上的缺陷,可以从影片的最后兄弟间拥抱和对自己前妻的倾诉中看出主人公的改变。

有人说这部影片是失败的,因为不符逻辑的桥段充斥着传统好莱坞电影的格式,弗式言论并没有在影片中得到很大的展现。但是这部影片还是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跳跃一下思维,会有别样的感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上一篇
让我由衷的笑开颜的还是这些走心的老电影
下一篇
就地过年、上座率限制、返乡核酸……2021年的春节档能否如期降临?

评论

共 0 条评论